根據地熱資源成因,我國地熱資源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現(近)火山型。現(近)火山型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台灣大屯火山區和雲南西部騰衝火山區。騰衝火山高溫地熱區是印度與歐亞板塊碰撞的產物。台灣大屯火山高溫地熱區屬於太平洋島弧之一環,是歐亞板塊與菲律賓小板塊碰撞的產物。在台灣已探到293℃高溫地熱流體.並在站水津有裝機3MW地執試驗巾站。
(2)岩漿型。在現代大陸板塊碰撞邊界附近,埋藏在地表以下6~10 km,隱伏著眾多的高溫岩漿,成為高溫地熱資源的熱源。如在我國西藏南部的高溫地熱田,均沿稚魯藏布江即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的碰撞邊界出露,就是這種成生模式的較典型的代表。西藏羊八井地熱田ZK4002孔,在井深1500~2000 m處發現329.8℃的高溫地熱流體;羊易地熱田ZK203孔,在井深380 m處,探獲204℃高溫地熱流體。
(3)斷裂型。主要分布在板塊內側基岩隆起區或遠離板塊邊界由斷裂形成的斷層穀地、山間盆地,如遼寧、山東、山西、陝西以及福建、廣東等。這類地熱資源的生成和分布主要受活動性的斷裂構造控製,熱田麵積一般幾平方公裏,甚至小於1k㎡。熱儲溫度以中溫為主,個別也有高溫,單個地熱田不大,但點多、麵廣。
(4)斷陷、凹陷盆地型。主要分布在板塊內部巨型斷陷、凹陷盆地之內,如華北盆地、鬆遼盆地等。地熱資源主要受盆地內部斷塊、凸塊或褶皺隆起控製,該類地熱資源的熱儲層常常具有多層性、麵積狀分布的特點,單個地熱田的麵積較大,達幾十平方公裏,甚至幾百平方公裏,地熱資源潛力大,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